傍晚时分,在九江老城区的南湖公园沿着湖畔散步,绿荫婆娑,微风拂面,不时曲径通幽,为闹市平添了几分静谧和惬意。散步之时,记者与市民蔡萌萌偶遇,这位世代居住在九江城里的市民用“惊喜连连”评价这座城市的变化,而后又竖起大拇指说:“幸福指数很高!”用九江市市长殷美根的话说,九江实施“强工”战略,破解了一系列发展难题,促进了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,直接带动了社会全面发展,加速文化旅游业发展,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。
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。
【关键词】民生工程
惠及万家百姓
一座城市之所以美丽,那是因为它让人有归属感,并感到幸福。在九江市民蔡萌萌看来,九江是美丽的。美来自何方?除了来自城市建设,更来自“强工兴城”带来的民生工程由点及面,由浅入深,稳步推进,不断惠及万家百姓。“民生乃执政之本”,这个理念每一年都出现在九江市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里,安居工程、就业工程、温暖工程、希望工程等民生工程,一项项新的惠民举措在九江全面铺开,九江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。
今年1月3日,在九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,九江市市长殷美根列出这样一组数据:2012年,省定民生工程和市定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。整合资金110.6亿元,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.5万套,新竣工9.1万套,为1.6万户发放租赁补贴。新增财政扶贫资金9500万元,整合扶贫和移民资金4.45亿元,整村推进395个贫困村扶贫开发,惠及15万户、64万人。城乡低保、抚恤优待、农村五保和城镇“三无”对象供养、孤儿养育等标准进一步提高,医疗救助27万人次。深入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,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,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,公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。
【关键词】农业发展
强劲动力助推“三农”
“农业对工业化、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,没有昨天的农业打下好的基础,就没有今天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的可能;反之,没有今天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,就找不到农业明天发展的出路。”省政协副主席、市委书记钟利贵曾经就农村工作掷地有声地说。近5年来,九江以工业带动农业,以工业反哺农业,使该市农业投入不断加大,粮食总产实现“八连增”,农民纯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全省前三,水利建设实现新跨越,农业规模化、产业化有序推进,农村面貌明显改善,农村社会和谐稳定。多年的发展,九江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成效,农业项目建设、农业企业经营、农产品基地建设、农产品品牌创建和产业化利益联结模式有了新发展,并在境外投资、农业新兴产业、中国驰名商标创建方面实现了新突破。
九江市还通过“强工兴城”战略的实施,在加快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,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,实现了向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。围绕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,几年来全市共有32万户127万农民过上了走平坦路、喝干净水、住整洁房、上卫生厕、用洁净能、居优美村的新生活,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/3。
【关键词】文化旅游
历史文化助推“旅游之舟”
“文化和经济是互动的。”钟利贵说,“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,经济的发展、城镇化的推进必然对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。”
经过2200多年的历史积淀,九江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。九江市旅游局局长杜少华自豪地说,可以“跟着课本游九江”——中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文,其中写九江的就有9篇:《望庐山瀑布》、《题西林壁》、《石钟山记》、《琵琶行》、《大林寺桃花》、《桃花源记》、《饮酒》、《归园田居》、《爱莲说》。
“旅游与文化紧密相连,文化是帆,旅游是船,文化之帆越强,旅游之船越快。”杜少华说,九江市要充分发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,把九江发展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休闲中心城市,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。
文/图 记者陈艳伟 实习生袁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