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照不全的船舶能否在水上从事运输业务?答案肯定是坚决不允许。但在长江南通九圩港段波涛汹涌的江面上,数十条设施简陋、没有合法证件的“水上黑的”却在主航道间公然穿行,堂而皇之地在江岸之间摆起私渡从事客运业务,上演着一幕幕“惊魂时刻”。
3月15日上午,记者在知情人的指引下来到九圩港暗访,发现这里的摆渡市场其实十分“公开”化,无论是船家还是乘客,一个个高声吆喝喧哗着,丝毫没有要“躲”着点的意思。根据规定,船闸引航道内不允许停泊任何船只,更不允许拉人载客,但在这里却沦为一纸空文,十几条私人小渡船不仅拥挤停泊在一起,还明目张胆地建成了简易码头。走近水边,记者看到,在五六米高的石驳陡岸上,船家用铁条自行搭制了3架简易爬梯,几名乘客正徒手爬下摇摇晃晃的梯子,跳上私渡船。爬梯南侧是稍微平缓一点的水泥驳岸,上面长满水苔,十分湿滑。在爬梯忙不过来时,这里也会成为上下船的“码头”。就这样一个危险的“码头”,客源却很多,短短十几分钟时间内,就有20多人先后上下船。倘若在雨雪天,这个没有任何拦护设施的“码头”必然更为湿滑,乘客稍不留神就会掉入汹涌的江中。
据附近村民张连华介绍,这里之所以形成一个“水上黑的”市场,是九圩港船闸引航道对面的江心有一个大型水上砂石市场,不少砂石运输船都会停泊在此做生意,船上的老板、船员平时上岸办事、采购生活用品,岸上的客户要去水上市场采购砂石,都要靠这些小型私渡船来回摆渡。“现在砂石市场做大了,这里的摆渡也跟着做大了,每天都有好几百人往来呢。”
记者以乘客身份登上一条治安编号为“杂035”的渡船,船是铁皮机械船,船身不大,最多能坐4个人的样子。记者刚在船体前面的板凳上坐下,还没等穿好救生衣,船家已迫不及待地开船了。“不好意思,今天的生意特别好,我得赶紧多跑几趟。”见记者吓得一脸煞白,来自安徽阜阳的船老板徐月华连忙打招呼。她告诉记者,摆渡一次收费10到30元不等,正常每天能挣上二三百块钱,忙的时候五六百块也不在话下。
说话间,小船驶出船闸引航道进入波涛汹涌的江面,顿时猛烈摇晃颠簸起来。记者这才注意到,铁皮船四面竟然连围栏都没有。在水上奔波了10多年的徐月华却一副见惯不怪的模样,笑着说:“没事的,我有经验。”“每次坐他们的渡船,都要吓个半死,太危险了!”和记者同船的是一名如东籍挖沙船老板,他的挖沙船就靠在水上市场,每隔两天就要摆渡上下岸。他感慨说,坐这些小船是迫不得已,不坐又没有别的办法上下岸,“为了生意,只好硬着头皮冒险。”
“长江南通段现有‘三无’杂船350多条,主要从事打捞、清仓、收废、电焊、刮油、百货、捕鱼等行业,其中从事非法摆渡的有40多条,主要分布在九圩港、节制闸一带。船老板大多来自安徽霍县、泰州、盐城等地,他们过去主要在这一带跑运输,现在看到摆渡好挣钱,不少人卖掉大船买小船,什么证照也不办,就专做起‘水上黑的’的营生。”南通市水警支队长江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柯小宁忧心忡忡道,“最大的隐患在于,这里是长江最繁忙的主航道,不时会有万吨巨轮穿行,而这些简陋的私渡船横穿江面,就像拖拉机横穿高速公路一样,稍不留神就会船毁人亡。”柯小宁举例说,去年10月23日上午,一条“水上黑的”横穿主航道时,与一条运油船发生碰撞,船上5人全部落水。幸好当时附近船只及时紧急施救,才没有造成死亡事故。这么大的安全漏洞至今没有弥合上,“特别是在‘码头’上下船的时候,落水事件隔三岔五会发生。”
明摆着的非法经营,明摆着的巨大隐患,为何不予以取缔呢?南通市水警支队政委唐爱东无可奈何地表示,“对这些私渡船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,以前水警支队曾多次进行过整治,但苦于不是执法主体,没有罚没取缔的权力。无奈之中,只好给每条船登记治安编号进行日常监督,尽量降低事故发生频率,但终究治标不治本。”唐爱东透露,最关键的是,这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渡客服务需求,真的把这些“水上黑的”取缔了,谁来补位呢?
记者中午离开时,依旧有源源不断的乘客跳上这些安全系数极差的“水上黑的”,穿行于波涛汹涌的大江之上。此情此景,不禁让人揪心,这一艘艘“水上黑的”就像一颗颗“水雷”漂浮在江面上,难道非要等到引爆酿成大祸,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警醒与重视吗?!本报记者陈明付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