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寿2019年业绩亮眼 关键业务指标全面飘红
2020-04-12 16:36
江西企业网讯 大刀阔斧的改革与转型,让“重振国寿”战略结出硕果。3月25日,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国人寿”)发布2019年业绩报告。数据显示,2019年,中国人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82.87亿元,同比增长411.5%。净利润同比增长逾四倍,使得中国人寿业绩表现颇为亮眼。
与此同时,数据显示,2019年,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5670.86亿元,同比增长5.8%,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;内含价值达9420.87亿元,较2018年底增长18.5%;一年新业务价值达586.98亿元,同比增长18.6%;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266.71%、276.53%。
一系列关键性业务指标全面飘红,表明了2019年,中国人寿通过持续聚焦价值提升,加快转型变革,使核心业务实现较快发展,实现了价值与规模的有机统一,也让中国人寿管理层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聚集价值加快转型 发展质态持续优化
2019年是“重振国寿”战略的开局之年,对于中国人寿这样体量庞大的寿险龙头企业来说,如何平衡规模与价值,对管理层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。
在3月26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,中国人寿董事长王滨表示,围绕“聚集价值、加快转型”,中国人寿坚持了“重价值、强队伍、稳增长、兴科技、优服务、防风险”的经营方针,通过加快构建“一体多元”发展布局和市场化投资管理体系,强化科技赋能,聚力销售转型和保障型业务发展,变革销售、投资与服务体系,持续提升风险防控效能,实现了核心业务较快发展,以及价值与规模的有机统一。
数据显示,2019年,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5670.9亿元,首年期交保费1094.2亿元,同比增长4.8%。其中,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591.7亿元,同比增长42.1%。续期保费3858亿元,同比增长5.8%。短期险保费695.2亿元,同比增长25.6%。
2019年,中国人寿大力发展长期期交业务,业务结构持续优化。首年期交保费达1094.16亿元,占长险首年保费比重为97.89%,同比提升7.73个百分点,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591.68亿元,同比增长42.1%,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为54.08%,同比提升14.21个百分点;续期保费达3857.97亿元,同比增长5.8%,占总保费的比重为68.03%。
在坚持回归保险本源,大力发展保障型业务的策略下,中国人寿产品结构日益多元,首年期交前十大主销产品中6款为保障型产品;特定保障型产品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同比提升8.6个百分点,特定保障型业务保单件数与件均保费同步提升。
随着产品逐步多元,中国人寿的业务结构也进一步优化。分险种来看,寿险业务总保费实现4465.62亿元,同比增长2.1%;健康险业务总保费为1055.81亿元,同比增长26.3%;意外险业务总保费为149.43亿元,同比增长1.8%。
与此同时,在实现销售队伍稳步扩量的基础上,队伍质态不断提升。截至2019年底,中国人寿总销售人力达184.8万人。
革故鼎新 “一体多元”发展体系初步形成
2019年,“改革”是中国人寿贯穿全年的关键词。 围绕“重振国寿”战略和“双心双聚”战略内核,2019年3月,中国人寿启动了名为“鼎新工程”的改革。据悉,围绕着“强总部、精省域、优地市、活基层”,强化大个险价值创造,推动团险、银保、健康险协同发展,形成“一体多元”发展体系的思路,改革涉及销售、投资、科技、运营、人力等十大方面,三十多个重点项目。
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透露,截至2019年底,中国人寿已基本完成组织架构优化和人员调整,探索建立了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组织模式和机制。
具体来看,在销售领域,“一体多元”的发展体系初步形成,构建了大个险发展体系。为了强化价值创造中心作用,中国人寿全面整合了个人业务销售资源,将现有保险规划师队伍、电话销售队伍与收展队伍融合,传统营销与新型收展部门分设管理,两支队伍实行独立运作,并发挥个险企划、个险运营、培训与综合金融共享支持平台作用,深化个险业务转型升级。
在个险渠道,中国人寿注重价值导向,推进销售管理转型升级,坚持保险回归保障,强化业务、队伍和基础管理统筹发展,实现了价值与规模的有机统一,渠道新业务价值率显著提升。
数据显示,2019年,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总保费达4366.21亿元,同比增长6.9%,首年期交保费达838.65亿元,同比增长5.8%,在长险首年业务中的占比达99.67%。其中,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62.24%,同比提升15.89个百分点。续期保费为3366.76亿元,同比增长6.2%。个险渠道一年新业务价值率达45.3%,同比提升3.2个百分点。
与此同时,个险渠道销售队伍实现量质齐升,队伍发展驱动业务增长成效明显。截至2019年底,个险渠道队伍规模为161.3万人,较2018年底增长12.1%。队伍质态持续改善,月均有效销售人力同比增长34.9%,月均销售特定保障型产品人力同比增长43.8%。
值得关注的是,截至2019年底,个险销售队伍中的收展队伍规模达57.7万人,较2018年底增长42.1%,增速快于渠道整体增速。2019年,个险渠道基础管理水平显著提升,各项基础管理指标均有所改善。
在完善多元发展体系方面,中国人寿团体渠道着重提升专业经营能力;银保渠道紧密依托银行发展业务,统筹好规模与价值,并探索转型;健康险渠道则注重专业化发展。
在运营方面,中国人寿前、中、后台融合正在加速推进,集约智能运营体系和精准财务资源配置体系逐步搭建。据悉,中国人寿运营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前已启动筹建。
“对于重振国寿战略来说,2019年主要是布局,2020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。”苏恒轩表示,在2019年基本完成组织体系重构的基础上,中国人寿将持续推进“鼎新工程”改革举措的落地深化,在销售、投资、产品、运营、科技、人力资源等领域进一步推动变革转型工作。
科技赋能 实现运营服务全面升级
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,中国人寿不断加大科技领域的改革和布局。苏恒轩表示,目前,中国人寿已制定了“科技国寿”的三年行动规划,强调“重赋能、促升级、重创新、促转型”,加快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,助力高质量发展。中国人寿的目标是,打造国际一流、行业领先的金融科技,全力建设“科技驱动型”企业。
2019年,中国人寿运用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先进技术,赋能保险全价值链,实现了销售模式、职场网点与客户体验的升级。从取得的效果来看,一是线上获客同比提升47%,线上增员占比达70%;二是星级职场数字化全覆盖,销售指挥中心直通基层一线,信息实时直达;三是全流程理赔自动化案件1130万余件,重疾短期出险的风险识别准确率达91%。
在重创新、促转型方面,科技创新成果遍布寿险生态等全领域,推动了中国人寿数字化转型。一是革新IT架构,落地业界先进的混合云,资源配置效率提升10倍,整体访问速度提升3倍。二是以组件化、插件式的各类“轻”应用,快速顺应市场要求灵活组合;以云视频、云桌面为代表的创新应用变革传统办公模式,打造互联网直播与智慧移动办公新亮点。三是基于数字化平台孵化创新应用千余项,以保险为核心的生态服务日渐丰富。
2019年,中国人寿还打通全链条服务流程,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,强调“一个客户、一个国寿”策略,客户可通过一个入口获取中国人寿其他公司的多种综合金融服务。
聚焦线上,推出行业领先的理赔全流程自动化处理模式,使服务更便捷。数据显示,中国人寿个人理赔案件申请支付时效同比提速41%;保单服务便捷性显著提升,个人客户投保无纸化办理率达97.8%,同比提升7.8个百分点;线上保全办理量同比提升47%。
为客户提供差异化、精细化服务。为此,中国人寿还推出智能核保系统2.0,智能审核率同比提升5.9个百分点。在线机器人服务量同比增长77%。中国人寿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持续保持高位。
稳健投资 收益水平大幅攀升
投资管理条线的市场化改革,为中国人寿的利润提升奠定了基础。在重构投资团队,完成投资管理板块第一阶段改革的同时,中国人寿持续加强资产负债管理,不断优化资产配置策略,2019年,实现总投资收益1690.43亿元,较2018年同比提升77.7%;净投资收益1491.1亿元,同比增长12.1%。总投资收益率达5.23%,综合投资收益率达7.27%。
得益于近年来加大对长久期债券、高股息股票和非标资产等生息资产的配置力度,在利率中枢震荡下行的环境下,中国人寿净投资收益率4.61%,保持了相对稳定。同时,年内把握资本市场波动机会,总投资收益率较2018年上升195个基点,综合投资收益率较2018年上升417个基点。
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机制优化、策略得当、执行有效是2019年取得较好投资业绩的主要原因。”
据了解,围绕投资价值创造链条,2019年,中国人寿自上而下梳理优化战略资产配置、战术资产配置、管理人实施、风险管理和交易运营等环节。
具体来看,中国人寿战略资产配置以资产负债管理为核心,不断完善投资研究体系,明确中长期配置方向;战术配置则强化账户维度的管理,把握中短期市场波动、主动进行战术性偏离;管理人实施方面,中国人寿则加强统筹协调,发挥内外部管理人各自专长,有效互补,落实配置意图。同时,中国人寿还进一步优化全品种、全口径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和投资管理信息体系,为投资管理的高效高质运行提供保障。
2020年,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,中国人寿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并在保险保障、物资或资金捐赠、健康服务等方面积极投入,扩展产品保险责任,升级理赔服务举措,扩大线上服务,向超过248万抗疫一线群体赠送新冠肺炎保险保障。
针对2020年发展策略,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表示,将重点聚焦五大方面:第一、将以“价值创造”为主线,贯穿公司改革发展全过程,不断提升“重振国寿”含金量。第二、将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,加快推进“鼎新工程”落地见效。第三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,提高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,强化科技在销售、服务、管理等领域的运用和赋能。第四、加快服务平台融合,持续推动运营服务向集约化、智能化、生态化转型升级。第五、加强风险管控,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。(文/李萌)